看到陶笛,有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很古老的乐器埙,以至于在台湾和香港,陶笛的别名叫作洋埙。这两种乐器出现的年代虽然都很久远,但中国的埙的历史要长很多,但不能因此认为陶笛是受埙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由于考虑到原始社会的特定条件再结合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这种制做技术并不是由谁来相互传授的,而是由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和创造的。
陶笛类乐器有很久远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许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这些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象。此外,中国最古老的埙也是在这里出土的,不过只有一个吹孔,无音孔,正常的吹奏只能发一音。(很多民间的泥哨艺人都是用一个吹孔表现出几个音阶的)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出土了一批粘土烧制的器具,制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经分析发现,当时人们对粘土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水平,这些器具被证实并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简单的乐曲。经过发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玛雅人制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阶。
陶笛从美洲来到欧洲是在西班牙占领时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艺人给查尔斯五世宫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带哨口的陶笛。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成名后,经常到欧洲各地演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乐器。
陶笛的名称ocarina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意大利北部的小村bud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面包师,经常用他的烤箱烧制低温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烧制了一种上面有像脖子一样哨口的蛋形玩具,因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称“ocarina”就是从这里来的,音译为奥卡利那笛,该名称一只普遍沿用至今。
随着自由贸易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意大利王国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意大利成立了第一个工厂开始制作陶笛,他们对原先流行的陶笛进行了改造,现在看到的意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后出现的。这个工作室几经转让,现在仍在生产意大利式陶笛。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陶笛尺寸小,易于吹奏,为了鼓舞士气,美国军中开始流行这种乐器,为了便于批量生产,一般都采用石膏或塑胶材料,形状多采用小鹅形状和甘薯的形状。在《17号囚房》这部片子可以看到有关这种陶笛的情况。
随着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国伦敦John Taylor制作了第一个四孔的陶笛,四个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进制的排列,可以组合出十六种不同的状态,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实现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顺序指法不同,采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在还可以扩展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随之增加。现在流行的六孔的陶笛就是以它为基础的。
在日本,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东京的德国博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意大利式陶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1928年进入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系学习时,开始制作陶笛,并对意大利式陶笛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指法音阶对应的乐器,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陶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土笛。随着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的流行,先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故乡的原风景》曾出现在香港和台湾拍摄的多部武侠影视剧中。
在台湾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鲁样式的工艺陶笛,能发声但不容易吹奏出标准规范指法的音阶,后来经过改进,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陶笛样式,在中国大陆称之为台湾式陶笛,常规的形状像一个水滴或心形样式,也有各种变形的陶笛品种。在台湾有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陶笛的地方,比如南投县的鼎记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还有宗翰陶笛、是诚陶笛等等很多,其中的是诚陶笛陈金续自己研制的陶笛品种,指法和流行的标准六孔的不一样。说到台湾陶笛的发展,有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游学志先生,在台湾推广陶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为止出了很多陶笛音乐唱片。
在中国大陆“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了台湾的叫法。在大陆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了台湾的叫法,山东的陶笛制做者于2001年开始小批量在当地制做销售8孔的可以吹奏9度音域的5-6厘米左右的泥哨,从2002年底,成立作坊批量生产偏向于娱乐纪念品的8孔和4孔陶笛,2004年4月成立山东临沂华强陶笛厂,同年10月继宁夏的李蕴林稍后几天开通了陶笛网站,即现在的"中国陶笛网前身"但是因为当时的产出的数量极大,而认知环境的范围和需求量却难以与之呼应,持续8个月后因运行不畅关停,重新返复到作坊状态.
2004年前后至今国内出现了更多多陶笛制作者,这其中有几个是原来主要制作陶埙的,兼做陶笛,如龙韵乐坊和李蕴林,其主流产品的因为是套用埙的指孔,虽然比埙容易吹但指法麻烦;还有一部分制作者为了怕交叉指法教学和制作上的麻烦,套用了中国笛子的指孔排列,对有笛子基础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过窄;还有一部分是以台湾六孔陶笛为基础,经过模仿和改进,继承了这种陶笛的易吹易学的特点。比如厦门雅迪工坊的孙建刚制做的7孔陶笛,同时多家来自台湾省的陶笛制作者也进驻大陆建厂生产陶笛,比如景德镇的的新立瓷笛和嘉兴的风雅陶笛,这些陶笛制作者对陶笛在中国大陆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信不久,陶笛在中国大陆会成为一种普遍流传的乐器!
陶笛类乐器有很久远的历史,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许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这些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象。此外,中国最古老的埙也是在这里出土的,不过只有一个吹孔,无音孔,正常的吹奏只能发一音。(很多民间的泥哨艺人都是用一个吹孔表现出几个音阶的)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出土了一批粘土烧制的器具,制作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经分析发现,当时人们对粘土的制作水平达到了一种很高的水平,这些器具被证实并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简单的乐曲。经过发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玛雅人制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阶。
陶笛从美洲来到欧洲是在西班牙占领时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艺人给查尔斯五世宫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带哨口的陶笛。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给在场的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成名后,经常到欧洲各地演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乐器。
陶笛的名称ocarina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意大利北部的小村bud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面包师,经常用他的烤箱烧制低温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烧制了一种上面有像脖子一样哨口的蛋形玩具,因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称“ocarina”就是从这里来的,音译为奥卡利那笛,该名称一只普遍沿用至今。
随着自由贸易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意大利王国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意大利成立了第一个工厂开始制作陶笛,他们对原先流行的陶笛进行了改造,现在看到的意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后出现的。这个工作室几经转让,现在仍在生产意大利式陶笛。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陶笛尺寸小,易于吹奏,为了鼓舞士气,美国军中开始流行这种乐器,为了便于批量生产,一般都采用石膏或塑胶材料,形状多采用小鹅形状和甘薯的形状。在《17号囚房》这部片子可以看到有关这种陶笛的情况。
随着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国伦敦John Taylor制作了第一个四孔的陶笛,四个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进制的排列,可以组合出十六种不同的状态,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实现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顺序指法不同,采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在还可以扩展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随之增加。现在流行的六孔的陶笛就是以它为基础的。
在日本,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东京的德国博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意大利式陶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1928年进入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系学习时,开始制作陶笛,并对意大利式陶笛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规范指法音阶对应的乐器,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陶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土笛。随着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的流行,先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故乡的原风景》曾出现在香港和台湾拍摄的多部武侠影视剧中。
在台湾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鲁样式的工艺陶笛,能发声但不容易吹奏出标准规范指法的音阶,后来经过改进,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陶笛样式,在中国大陆称之为台湾式陶笛,常规的形状像一个水滴或心形样式,也有各种变形的陶笛品种。在台湾有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陶笛的地方,比如南投县的鼎记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还有宗翰陶笛、是诚陶笛等等很多,其中的是诚陶笛陈金续自己研制的陶笛品种,指法和流行的标准六孔的不一样。说到台湾陶笛的发展,有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游学志先生,在台湾推广陶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为止出了很多陶笛音乐唱片。
在中国大陆“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了台湾的叫法。在大陆陶笛这个名称也是沿用了台湾的叫法,山东的陶笛制做者于2001年开始小批量在当地制做销售8孔的可以吹奏9度音域的5-6厘米左右的泥哨,从2002年底,成立作坊批量生产偏向于娱乐纪念品的8孔和4孔陶笛,2004年4月成立山东临沂华强陶笛厂,同年10月继宁夏的李蕴林稍后几天开通了陶笛网站,即现在的"中国陶笛网前身"但是因为当时的产出的数量极大,而认知环境的范围和需求量却难以与之呼应,持续8个月后因运行不畅关停,重新返复到作坊状态.
2004年前后至今国内出现了更多多陶笛制作者,这其中有几个是原来主要制作陶埙的,兼做陶笛,如龙韵乐坊和李蕴林,其主流产品的因为是套用埙的指孔,虽然比埙容易吹但指法麻烦;还有一部分制作者为了怕交叉指法教学和制作上的麻烦,套用了中国笛子的指孔排列,对有笛子基础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过窄;还有一部分是以台湾六孔陶笛为基础,经过模仿和改进,继承了这种陶笛的易吹易学的特点。比如厦门雅迪工坊的孙建刚制做的7孔陶笛,同时多家来自台湾省的陶笛制作者也进驻大陆建厂生产陶笛,比如景德镇的的新立瓷笛和嘉兴的风雅陶笛,这些陶笛制作者对陶笛在中国大陆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信不久,陶笛在中国大陆会成为一种普遍流传的乐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